2010/12/17

【電影】《父後七日》後

有幸在萬代福vip包廂遇到播放《夢土耳其三部曲-蜜》時,發生音響故障導致退票,也促成這部我想看很久,卻又因為太多人推薦而不報太大期望的《父後七日》。

經常耳聞別人對於《父後七日》的感想是很爆笑、很感人,於是便主觀的猜測這部也許就只是單純的溫馨喜劇片罷了。但看完的感受是,很好笑、很有梗,也將文學上那種莫名的、不知該如何形容的惆悵感表達的淋漓盡致,這部片絕不是用「喜劇片」或「劇情片」就能夠定義。

劇情一點也不荒謬、誇張,反而真實到不能夠再用其他形容真實的字眼來形容,完完整整的呈現了台灣葬禮的真實面貌。片中多數場景在葬禮的部分,有些看似離譜、 誇張的禮俗,卻也是台灣葬禮中常見的畫面,當我們遇到的時候,不也是默默的追隨著這樣的傳統而做出在自己眼中看似誇張的行為。主角內心的旁白,就像是在訴 出當我們每個人遇到相同情形時,會在自己心中說出的話。



取景
對於這部片子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取景,「台糖健速糖」、「我愛彰化不說髒話」等牆壁塗鴉以及各個看似過場的畫面,其實也有許多作者劉梓潔想安排的梗在這裡 面,每個景在看電影當下給我的衝擊,是細心、用心,彷彿每一個牆壁上的髒污,都是導演刻意安排的。而某些畫面的安排,可以從原著書中了解到作者安排的梗, 我想,電影之所以是藝術,就在於每部作品都是導演和編劇細膩安排的元素所組成。

翻譯
看完電影我很高興的說「這是一部值得推廣到國外,讓外國人看見台灣文化的電影。」隨之一同看電影的高中同學說到一個重點,翻譯上恐怕難以讓外國人理解台語的笑點以及所想表達的涵義,這是讓我們都感到可惜的地方。有許多外國電影美式、英式、日式幽默我們能夠理解,是因為我們從小就接觸外文,但要讓那些沒接觸過中文,甚至是台語的外國人理解台灣人的幽默,可能還是稍有難度的吧?

原著
趁著看完電影還未散去的感動趕緊到誠品看原著,才發現,原來這一個半小時的電影,在書中只有短短的幾千字,簡潔有力的將電影整個劇情寫完。而書中的其他內 容,有點像是後續,以及拍攝電影過程和一些瑣碎卻又帶有一些連結感的散文。這樣的模式剛好符合我這種喜歡先看電影再看原著的人。

書中內容較為豐富,卻又不因內容多而失去觀看每篇文章的耐心,劉梓潔的文筆總是用很個人獨白的模式描述所見之事,除《父後七日》這篇文章以外,後續的其他文章也是擁有那種矛盾、詼諧、孤獨的感覺,表達了許多都市人內心的感受。


我不太喜歡一直對別人說「這部片超好看,一定要去看!」這樣沒什麼吸引力的話,但《父後七日》是一部值得推薦去看的電影或散文。如果,最近生活中缺少了些什麼酸甜苦辣柴米油鹽醬醋茶,可以去看看這部不單單是「喜劇片」、「劇情片」、「國片」的片子。





2010.12.15
關於 貝殼seafood

編織夢想與廢文,人賤人愛的轉世活佛。 正在被社會化的過程中保持不被社會化。 擅於很正經的說一些不正經的話。 如有任何特別的合作機會、詐騙模式破解; 想了解更多資訊或是想讓我了解更多資訊, 歡迎來信 unk5050@gmail.com 信我者,必得痔瘡。

你一定會想看的文章

0 回應:

張貼留言